“疫”去不返,初夏到来。6月中旬,由华西十二公司承建的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草池镇罗家村社区工程施工一标段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正对预制生产好的 “构件”进行吊装,然后像拼积木般有序地拼接在一起。作为“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没有了繁多的建筑周转材料,减少了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及环境污染;装配建筑施工过程中工艺简单、施工高效,减少了劳动力用量,且建筑工业化程度更高,可以节约大量的主体结构施工时间,为后续装饰施工留足较为充分的施工时间。
草池镇罗家村社区工程施工一标段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50%(采用国标计算),是集团公司目前装配率最高的在建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九月完成全部地块的结构封顶,以切实提高草池镇1809户安置居民的生活质量。
BIM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在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作为高标准建设草池项目的具体措施之一,公司BIM技术团队驻场辅助项目过程施工。以BIM技术为核心,提升项目数字化施工应用水平。其部分工作如下:一是在公司内引入项目级“BIM 5D协同管理平台”,通过BIM模型与管理流程的挂接,提升项目数字化施工管理水平,同时为与集团“善建云”数字化平台对接提前预热。二是通过BIM技术手段优化基坑开挖形式,满足项目桩基的精准裁桩,有效控制作业面,辅助实现开挖阶段精细化管理。三是深化设计工作,以各专业模型为依托,对二次结构、预留预埋及机电管线碰撞、净高优化等进行深化设计、三维交底。目前,各专业已向设计提交30余处优化建议。四是针对性开展PC构件数字化管理的创新尝试。以PC构件库为基础,搭建、升级以构件深化、一体化施工为核心的应用平台。
多措并举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主动出击,全程参与,探索出一套促进高装配率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的可行办法。”项目团队在施工前期通过提前科学谋划,采取各类创新举措,顺利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几项重要预控目标。首先是深化设计,通过组织设计单位、构件生产、构件吊装等相关单位召开装配式构件深化技术协调会,对项目预制方案的标准化应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装配率、装配式施工、BIM应用等技术要点进行多次讨论,最终形成实施方案。多轮次的协调会成效显著,使装配式深化设计的标准化率也得到有效提升,构件通用性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模具摊销及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其次是“样板引路”,项目在装配施工前,通过设置工法楼,选择有代表性的住宅单元进行预制构件验证性安装,完善施工方案,通过对各技术节点进行样板展示,以及设计、构件厂等各个单位及时分析总结,不断对工艺、技术等进行有效改进。
“金点子”助力施工生产
在装配建筑施工中,为了更好地优化各项施工工艺,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创效,不断寻求技术突破,项目部在工法楼处设立了金点子创新墙,项目管理团队、分包单位乃至施工班组都可以对施工生产中涉及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金点子”,再由项目技术团队研判其可行性并进行实施,截至目前共收到8个“金点子”建议,落地实施的有4个。点子一:在预制楼梯吊装过程中,创造性的开发了预留螺杆定位装置,提高了螺杆位置的定位精度,提升了螺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固性,安装使用方便,并能循环使用。点子二:针对装配建筑部分位置现浇厚度较薄等特性,项目部采用了新型连墙件,有效的规避了传统连墙件存在的预埋精度低,施工成本偏高等问题。点子三:为确保叠合板与现浇梁混凝土成型质量,项目团队采用了“先板后梁”的施工工艺,这样可以较为有效地规避梁面筋和叠合板出筋碰撞打架,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梁板钢筋成型质量。点子四: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引入的铝合金模板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优势非常明显,两者的互相结合能够极大地减少了施工现场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周转材料耗时耗量等问题。
草池项目作为股份公司目前承接的建筑面积最大装配率最高的房建工程,亦是集团公司A类重点项目,在后续的施工生产中将继续以重点项目为引领,进一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建造方式改革,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装配建筑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以“善建者”的姿态托起老百姓们的“安居梦”。
文/张尧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