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新春假期中,我们见证了国家在这场防疫战中的努力与付出,十二公司也将迎来回蓉开工的“大潮”。大疫当前,我们向大家进行专题科普,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保障自己的健康与安全,如何做好“个人防疫”,有效提高个人预防能力。(信息来源于《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
一、通用预防措施
1、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什么样的口罩有用?
不要选择: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
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2)何时佩戴口罩?
外出与他人有接触时,都应佩戴口罩。尤其去医院看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在相对密闭或人多的空间中停留较长时间时,更应合理佩戴口罩。
(3)如何选择口罩?
一般人群:普通民众、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特殊人群: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佩戴护目镜。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
(4)什么是医用外科口罩?
先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产品性能需要符合YY 0469一2011。外包装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图4)。
(5)怎么佩戴口罩?
佩戴步骤(如下图):①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前,应先查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②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③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④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触压,直至紧贴鼻梁。⑤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6)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步骤(如下图)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手持口罩扣于面部,凸面朝外,鼻夹侧朝上。
3)先套下系带,再套上系带。
4)双手指尖向内触压鼻夹,并逐渐向外移动,为鼻夹塑形。
5)调整鼻夹及系带,直至吹、吸气时均不漏气。
6)污染、破损及超说明使用时限时更换,拎住系带弃于医疗(黄色)垃圾桶。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应为其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8)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口罩?
如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防护性能降低,建议立即更换。公众佩戴口罩,不必用一次换一次,可以根据清洁程度决定,决定是否使用更长时间。
(9)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佩戴后,应该按正确方法摘下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如果反复多次使用,除了口罩的防护效果可能下降外,口罩外层积聚的灰尘、细菌、病毒等可能会污染内面,造成感染。如果在可使用时效内,且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必须重复使用时,不要直接将口罩摘下来后塞在口袋或包里,应叠好(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叠)放在清洁的自封袋中,以免口罩内面被外面污染。摘下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此外,口罩绝不能用水或酒精清洗后重复使用。不建议剪碎处理,因为飞沫可能会污染剪刀。也不要用开水烫口罩,操作过程中反而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2、勤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勤洗手、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可以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非常必要。
在咳嗽打喷嚏后、接触外人或护理患者前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动物、处理垃圾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接触钱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若手上脏污不可见,可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在不确定手是否彻底清洁时,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洗手一定要用流动水,不要用盆水,搓揉时间至少要20秒。不能只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如果使用肥皂,肥皂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如使用替换装,每次分装前要将容器清洁消毒;当皂液有混浊或者变色时,应更换。如果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请留意产品说明中“开瓶后使用”的有效期,一般开瓶后的使用期限不超过30天;洗手后不要在衣服上“蹭”干,提前准备好干手巾或烘干机。
洗手步骤要正确: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d。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勤通风,保持清洁的居住工作环境
勤开窗,多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需注意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及人群的适应性。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建议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使用。空调过滤器、过滤网应每月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对不同环境的清洁消毒方式可参考本章第三、四、五、六部分相关内容。
二、个人预防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春节期间,应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取消外出旅游、探亲等计划,尽量在家中休息;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影院、网吧、展览馆等。
(2)外出时请佩戴口罩,佩戴口罩相关事项可参见本章“1。通用预防措施”中“(1)佩戴口罩”相关内容。
(3)勤洗手。洗手事项可参见本章“通用预防措施”中“(2) 勤洗手”相关内容。
(4)勤通风。具体事项可参见本章“通用预防措施”中“(3) 勤通风”相关内容。
(5)咳嗽、喷嚏时,要用纸巾、衣物遮挡口鼻(图9),不随地吐痰。
(6)减少与他人的共用物品,包括牙刷、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定期消毒餐具、家具、地板等,勤晒衣被。
(7)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8)家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9)休假期间,清淡饮食,注意营养,适当运动。
(10)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要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注意事项可参见本书第二章“症状、就医、隔离、治疗”中“2。就医”相关内容。
三、工作场所预防措施
(1)上下班途中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首选公共电汽车。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下班时,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2)公共区域及空调消毒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除每日例行清洁消毒外,卫生间更应定时消毒,并使用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封闭排风支管,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3)入楼工作及乘坐电梯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应降低乘坐电梯频率,低楼层乘客可以走楼梯步行。随身携带卫生纸(手套),可隔着卫生纸(手套)按电梯按钮。卫生纸(手套)使用完毕妥善处置。等候电梯时站在厅门两侧,不要离厅门过近,不要面对面接触从电梯轿厢中走出的乘客。乘客走出轿厢后,按住电梯厅外按钮不让电梯关门,等待片刻再进入电梯。尽量避免与多名陌生人同乘电梯,时间充裕的乘客可耐心等待下一班电梯。尽量不要用电梯搬运物品,减少随身物品与电梯轿厢接触。乘坐电梯后,及时洗手、消毒。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关注乘客健康状况,对发热人员有乘梯需求(如医院),且条件允许的,可独立设置一部发热人员专用电梯,并加强对该电梯的维护和管控。厢内有安装通风风扇的电梯,应当保持通风风扇长期开启。轿厢内没有安装通风风扇的电梯,可以结合消毒工作,定期打开轿厢门进行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换气时间不少于10分钟。肺炎疫情期间,可采取局部消毒(如电梯按键面板)和全面消毒的方式交替进行。对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乘坐过电梯的,应当立即停止电梯运行,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电梯消毒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掌握一定消毒知识的人员进行,并有电梯维保人员陪同作业。作业人员应当穿戴工作衣、手套、工作鞋、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等。并准备好消毒药械及物品,干净抹布、喷壶、警示牌、拖把等。开始消毒前,应当首先停运电梯,设定警示标识。对电梯进行彻底的清洁,然后进行消毒。若使用紫外线消毒,应当关闭轿厢门,让紫外线照射轿厢不少于半小时。若使用消毒剂,可用干净抹布蘸取消毒剂后,擦拭按键面板、扶手等乘客经常接触的部位。厅门、轿厢壁等其他部位可用喷壶少量喷洒、涂抹。消毒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将湿抹布拧干后擦拭按键面板等部位,避免消毒剂腐蚀电梯电子元器件。其他部位可用湿抹布将消毒剂去掉,避免残留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消毒完成后,恢复电梯正常运行,收回警示牌,将工具带回,做好电梯清洁消毒的记录。工作人员脱下防护用品,装入袋中带回处置,人员进行卫生处理。
(4)办公室内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和进入卫生间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
每日消毒办公场所共用物品,尤其是共同接触的部位,例如:开水壶、电话、打印机等。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办公时,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5)参加会议及公务来访
尽量采用电话、视频会议,减少集中开会。面对面会议期间,控制会议时长,建议所有参会人员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来访人员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6)食堂进餐
采用错峰进餐。建议有条件的员工自带餐盒,购买后带回办公室就餐,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7)公务出行
出行人员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出行使用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8)后勤人员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传播和发展,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民众都面对着未知的疾病风险。以下方法能够提高广大普通民众居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而积极、理性应对疫情。
(1)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从正规渠道了解疫情和相关防护知识信息,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自我防护。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几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愉悦情绪。在必要防护的情况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让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增强,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2)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
建议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传播新型肺炎。
(3)监测心理电量,自助先于助人。
建议做好“心理电量监测”,每隔半天,花费1分钟时间来评估目前的情绪状况(从0到100打分,100表示情绪积极,精力充沛;0表示身心俱疲,情绪严重耗竭)。如果已经出现了耗竭、无助和挫败的情况,请调整施助的节奏和强度,或者休息放松来“充电”。如果自己感受到情绪和身体的异常和不适,请积极求助或就诊,避免持续的投入造成“心理电量”的耗竭。
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并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接纳自己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并采用合理的宣泄方法,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等不良应对方式,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更不要出现发脾气、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行为。在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也不能盲目乐观、放松警惕、疏于防护。
四、营养支持
(1)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7)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8)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10)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